古城纪 | 文化与治学的理想之处-芜湖文庙
发布时间:2018-11-06内容来源:安徽置地浏览次数:6797
返回 >

自汉武帝采纳“罢黜百家、独尊儒术”的文化政策,儒家成为显学,儒学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文化地位。而发迹于公元前的帝王祭孔活动,在历代帝王的重视下,进化为典制恢宏的文庙。其庙宇规制和祭祀礼制,都是仅次于皇族等级。


01

庙堂之上 有教无类


登庙堂之高,大抵是中国治学者们的终极理想,也是国家意志的大成体现。不同于西方世界,在中国,宗教对现实世界有着积极的影响。中国古代城市中,除了皇家建筑,能做到气势之雄伟、祭祀之隆重、规模形制之大者,非文庙莫属。芜湖古城里的文庙亦是如此。

 

文庙,原为孔子家庙。经唐玄宗诏令全国依制隆重祭祀,封孔子为文宣王后,孔庙既成“文庙”,至明清两代,建筑与祭祀礼仪已成定制。创建于北宋的古城文庙,与武庙形成“左文右武”的格局,捍卫着古城建制之完整。

 

左、中、右三组院落,主从有序、功能分明的建筑群,就是始于北宋实行的“庙学合一”新体制。建筑风格、殿堂配置都恪守礼仪规范,崇儒重教的思想。文庙扩建后,芜湖县令林修力邀礼部尚书黄裳撰,书法大家米芾书写《芜湖县学记》。这是芜湖古城的文庙,也是求学者的梦想之地。古城里声名显赫的“金马门”,便是为通文气与便利学生通行而开辟。

 

在学宫左右两侧,是学子们圆梦的教学区和儒学衙署。讲堂、斋房、宅舍、训导署等建筑一应俱全,从官方到民间,庙堂之上的愿望,谁都可以公平参与。


微信图片_20181127155208.jpg


02

 治学重教 千年有仪